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生活常识

数读中国这十年丨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_1

发布时间:2023-12-29 作者:[db:作者] 点击:53 【 字体: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年底来临,回顾过去十年,我们可以看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加大了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成功地克服了黄淮地区的罕见的“烂场雨”和华北东北地区的严重洪涝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年粮食产量再度大丰收,比去年增加了177.6亿斤。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粮食产能稳步提升。截至2023年,已经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人民的饭碗稳固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友忠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友忠查看科学储粮仓中的玉米储存情况(2023年10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丰收来之不易。今年各地贯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推进间套复种。农业农村部开展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广耐密品种,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指导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措施。

尽管华北东北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但全国大部农区光温水匹配较好,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

2023年10月1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东临溪镇复耕的撂荒地里,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 新华社发(樊成柱摄)

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2023年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从满足量到提升质,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完善产业链条,树立大食物观……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安全向更高层次跃升,高质量供给体系加快建设。

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坚持产量产能一起抓、数量质量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事实证明,中国人不仅能够依靠自己解决吃饭问题,而且有能力把14亿多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好。

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

近年来,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世界粮食市场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紧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加快提升粮食产能。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了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

2023年11月14日,在中储粮仙桃直属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仓房内巡视检查。 新华社发(杜子璇摄)

粮食稳产增产,关键在科技。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2012年的57%提高到2022年的7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高到2022年的62.4%,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注入新动能。

种业发展大力推进。加快挖掘优良种质资源,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国家种业领军企业,提升种子基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农作物良种推广覆盖率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

这是2023年8月29日拍摄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镇光明村农业示范园区内麦后复种的燕麦草(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云平 摄

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1.3万亿斤高位,越往前走越困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加快部署一系列举措,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持续发力、协同攻关,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聚焦提高单产,拿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组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2023年10月11日,农技人员在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建华村现场测产香禾糯稻谷。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久前闭幕,明确提出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既要抓物质基础,也要抓机制保障。

我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强化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实施范围,同时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并加快推进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建设。

2023年11月15日,在首届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和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展区,与会者了解豆种情况。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今年,中央进一步提高了小麦、稻谷的*低收购价,完善了玉米和大豆生产者的补贴政策,并增加了产粮大县的奖励资金规模。各地积极扛起粮食安全责任,积极推进间套复种、整改复耕,挖掘耕地面积潜力。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7.85亿亩,较上年增加了954.6万亩,增长了0.5%。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表示,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郁琼源

种植户在杭州市富阳区渔山乡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稻田内捆扎秸秆(2022年10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2023年4月12日,黑龙江省北安市的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有限公司农田中,许志国驾驶大型拖拉机进行分层定量施肥作业。这是一幅由王松拍摄的图片。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凡人微光丨投桃”报李”

凡人微光丨投桃”报李”
.活动策划团队:卓越、王曚、廖清、张鹏、沙琳、刘子畅整体统筹团队:焦旭锋、张书旗、屈萌、乔煜城、张伟豪*终审核:杨侠编辑人员:常兆媛、崔莺馨出品单位:新华社客户端、快手...

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建设数字化的绿色智慧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以进一步加强绿色科技创新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面对信息化浪潮,我们需要致力于数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数字技术在拓展生态环境治理路径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数字技术是科技创...

乌镇峰会闪耀新精彩

乌镇峰会闪耀新精彩
呢千年的古镇,数码革命。2023年11月8至10日,乌镇举行了世界互联网大会,这是嗮乌镇峰会的第十次。无论是变化还是不变,乌镇峰会都见证了世界的变革、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演变。作为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共同体、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典型,世界互联网大会展现了平台的共识和成果。通过稳步合作,在乌镇聚集了来自...

发掘RCEP新机遇,分享东亚商机

发掘RCEP新机遇,分享东亚商机
今天在海口开幕的是2023年东亚商务论坛,主题是“携手共促区域经济全面复苏·共享RCEP新机遇”。论坛将讨论一系列议题,比如“重塑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体系,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海南自贸港与东盟国家经济金融合作”。论坛将持续到20日,内容包括成果发布、特别致辞、全体会议、专题研讨、东亚女企...

印尼考虑对中国等20国公民实施免签入境,外交部回应

印尼考虑对中国等20国公民实施免签入境,外交部回应
12月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印尼近日考虑对20个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公民实施免签入境措施,旨在促进旅游和经济发展。此前,泰国和马来西亚也分别对中国游客实施了免签或阶段性免签政策,而中国与新加坡也达成了30天互免签证安排,双方互免签证范围在进一步扩大。 对于...

支原体肺炎:是否需输液、洗肺”?

支原体肺炎:是否需输液、洗肺”?
问:得了支原体肺炎需要不需要输液、洗肺呢? 哎呀,*近可真把支原体肺炎搞得满城风雨啊!小朋友啥时候开始有传染性呢?得输液、洗肺吗?还有,医院人挤来挤去,自己能不能用药啊?为了给大家解答这些问题,记者在11月12日世界肺炎日找来了专家们。“得了肺炎支原体后,在发烧之前,还有几天的潜伏期,这时候咱们可...

锚定制造高地 加速聚势跃迁——湖北劲吹工业新风”推动高质量发展

锚定制造高地 加速聚势跃迁——湖北劲吹工业新风”推动高质量发展
锚定制造高地 加速聚势跃迁——湖北工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湖北工业“新风”正劲吹,推动着锚定制造高地,加速聚势跃迁,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华社记者李鹏翔、王自宸报道武汉光谷未来科技城内的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大楼(摄于2022年7月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程敏摄湖北工业经济依旧保持着稳中向好的良好状态。今年1...

非洲学者:绿色发展由一带一路”引领

非洲学者:绿色发展由一带一路”引领
今日头条:中非学者说:“一带一路”在非洲带来绿色发展希望 中国日报网10月18日电 塞拉利昂马克尼大学中非研究所所长阿尔法·穆罕默德·贾洛在中国日报网刊文中说,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一直强调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其中,与各方一起打造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如今世界正面临环境挑战,共建“一...

漫评:和美乡村入画来

漫评:和美乡村入画来
漫评:和美乡村入画来...

2020年环保增量拐点来了 两大板块已抢占先机

2020年环保增量拐点来了 两大板块已抢占先机
今年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 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 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 2020年《政府工...
返回顶部